今天是
为中山病人自学粤语
发布时间:2013年01月28日 来源:中山日报
送儿子上大学的肖笃凯在校园中留影。


故乡印象:
    肖笃凯的故乡在井冈山脚下,山多,自然风光优美。小时候经常打着赤脚满山跑,有时也跟着奶奶去山上采些中药。"我现在都还经常爬大尖山,而且很多年轻人也不一定能爬得过我。这些都是小时候练就的本事。"
    家乡特有的 "竹篙薯"、"鸡蛋菇"等都是每次回去都想吃的美味,不过现在也都很难吃到正宗的了。


    主角:肖笃凯,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
    肖笃凯,1962 年生于江西井冈山,中医世家,198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。

    ●一次出诊让他爱上中山
    肖笃凯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,奶奶是医生,外婆开了个药房,母亲是当地唯一一个妇科医生。年少时期的肖笃凯,他的理想绝对不是想当个医生,甚至对这个职业很反感,因为母亲是接生的,常常在半夜三更被分娩者的家属敲门把一家人都吵醒。但高中毕业后为了读大学,还是被父母强行报考医学院。
    1984年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,肖笃凯留在江西从医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一次随团来中山出诊,便被这里的环境和博爱包容深深吸引,于是选择南下,来到博爱医院中医科当医生,这一做便是20多年。
    肖笃凯回忆起一件事:一次在孙文纪念公园放风筝,结果跑着跑着,风筝的线把别人的风筝拽下来了,原以为那人会很生气,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对方跑过来向他说不好意思。事情虽小,却让他感觉到这里的人们是很友善的。
    “刚到中山时,感觉这里的空气和绿化很好,人也很和善”。那时的井冈山不像现在绿树成荫,山上都光秃秃的,树都被砍光了。


    ●看电视自学粤语
    医生这个职业,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。来中山不久,肖笃凯为一个老人家看病,因为他不会讲粤语,而老人家又听不懂普通话,肢体语言加上普通话,讲了一大堆,老人家最后将他开的方子撕了。“语言都不通,沟通不了,怎么可能信任你呢。”于是,肖笃凯下定决心要学粤语:看电视只看粤语频道,多和说粤语的人交流。
    有一次,一位年轻人前来看病,开口便是普通话,肖笃凯敲敲桌子,用蹩脚的粤语说:“请讲白话。”对方依然故我,肖笃凯又重复一遍。年轻人很委屈地回答他:“对不起,我是北方人。”
    经过一番苦学,如今肖笃凯的粤语已经运用自如,尽管口音仍然不地道,但是交流早已不成问题。他还调侃说:“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学英语。”


    ●在看病中传播中医
    也许是出生中医世家,对于中医,肖笃凯有一份无法割舍的坚持,在有些病人眼中,这种坚持甚至到了有些偏执的地步。和有些医生一问三摇头不同,他每次总会抓住任何的机会传播中医知识,批评自己看不惯的作风。
    他有时会很严肃地训斥患者:再滥用抗生素就别上我这来;再喝那么多鸡汤痛死都活该 ……“我语气有点重,是为了让他们记住。不过,我内心是善意的。我相信他们也能够感受到。”肖笃凯说,中山的中医群众基础很好,有的家庭里有自己的“中医药房”,不过,这也是中山人的一大弱点——“喜欢乱用”。肖笃凯的爷爷在南昌行医时有一个绰号“肖大黄”,大概因他擅用大黄,肖笃凯来中山后只是偶有使用,“中山人脾胃虚寒,不太适合。”
    不过,孩子们是很喜欢他的,因为通常是不用打针的。采访肖医生的前一天,患者很多,拿着号排着长长的队。见到2、3岁的小孩因等太长时间而哭闹,他会偶尔“通融”一下,让小孩先看;有时也会把小孩抱过去,让他们坐在自己的腿上听听心肺,亲切地说:来,让医生伯伯抱一下,病就全除了,引得大家开心大笑。
    “为医为人,为人为医。”他一直铭记着奶奶的教诲。语录
    对于社会一些质疑中医的声音,肖笃凯回应说:“没有西医前中国人看中医已经几千年了。你不能因为你看了一个假中医,就说中医不行。”
    “我不反对西医,我是反对滥用抗生素和激素。我也开西药,也用西医的方法,因为,我们虽然反对战争,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可以用武器。”
    “养生之道?就是吃喝拉撒睡。这些方面你都做对了,你就健康了。”肖笃凯把自己的驾照扔了已经几年了,如今每日安步当车,“散步是最好的锻炼”。
    “我们要顺应生物钟,反对电子钟的干扰。”尽管爱看《非诚勿扰》的肖笃凯采访前一天晚上十二点才睡,但是他大部分时间十点以后就把手机关了。
    每个人开车之前都要拿驾照,这是为了交通安全,学医也是一样,是为了生命的安全,每个人其实也都应该拿驾照。拿驾照不是为了当的士司机,是为了自己出行安全,学医也不是为了当医生,是为了自己的健康。学校应该在初中推广健康教育,现在虽然增加很多内容,但是还不够。